简介
本书是“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编写者充分调动长期执教和研究大学写作以及自身写作实践的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写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写作的实际现象,结合例文剖析,不仅进行了富有新意的理论阐述,而且循序渐进地设计了新鲜有趣的写作训练。本书着眼点既在素质教育,又注重能力.培养。全书体系合理新颖,内容创新充实,表述深入浅出;写作训练设计从生活出发,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还是提高其实际写作能力,都有切实的帮助。.
本书在同类教材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既可作为综合性大学以及师范、经管、理工农医、艺术等类院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及基础写作自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本章导引]………………………………………………………………1
第一节写作内涵辨析…………………………………………………………1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1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2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3
四、“写”与“思”的关系……………………………………………………4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5
第二节写作活动的特点………………………………………………………5
一、人文性………………………………………………………………………5
二、综合性………………………………………………………………………6
三、个体性………………………………………………………………………6
四、创造性………………………………………………………………………8
五、实践性………………………………………………………………………8
第三节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9
一、“电脑写作”辨析…………………………………………………………lO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11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16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16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19
[本章结语]………………………………………………………………………22
[思考与训练]……………………………………………………………………22
[课后阅读]………………………………………………………………29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30
[本章导引]………………………………………………………………………30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30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30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34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38
二、体验………………………………………………………………………l75
第三节想象、整合……………………………………………………………178
一、想象………………………………………………………………………178
二、整合………………………………………………………………………18l
[本章结语]………………………………………………………………………184
[思考与训练]……………………………………………………………………184
[课后阅读]………………………………………………………………………186
第三章 写作过程(下)……………………………………………………………188
[本章导引]……………………………………………………………………188
第一节立意、选材……………………………………………………………188
一、立意………………………………………………………………………188
二、选材………………………………………………………………………191
第二节构思、赋形……………………………………………………………194
一、构思………………………………………………………………………194
二、赋形………………………………………………………………………198
第三节表达、修改……………………………………………………………199
一、表达………………………………………………………………………199
二、修改………………………………………………………………………207
第四节反馈、吸收……………………………………………………………210
一、反馈………………………………………………………………………210
二、吸收………………………………………………………………………212
第五节“前写作”、“写作”、“后写作”………………………………213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213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215
[本章结语]……………………………………………………………………216
[思考与训练].………………………………………………………………216
[课后阅读]……………………………………………………………………219
第四章 散文………………………………………………………………………22l
[本章导引]…………………………………………………………………221
第一节散文的内涵和类型……………………………………22l
一、散文的内涵………………………………………………………………221
二、散文的类型………………………………………………………………222
第二节散文的特征……………………………………………………………226
一、对象的广泛性……………………………………………………………226
二、自我的写真性……………………………………………………………227
三、表达的自由性……………………………………………………………228
第三节散文的写作(上)…………………………………………………230
一、取材:别具慧眼……………………………………………………………230
二、立意:独抒性灵……………………………………………………………232
三、构思:神与物游……………………………………………………………234
第四节散文的写作(下)……………………………………………………236
一、赋形:宜宏大体……………………………………………………………236
二、用辞:以达为工……………………………………………………………240
三、选技:执术驭篇……………………………………………………………242
[本章结语]……………………………………………………………………244
[思考与训练]……………………………………………………………………245
[课后阅读]……………………………………………………250
第五章 科普文……………………………………………………………………252
[本章导引]…………………………………………………………………252
第一节科普文的含义和作用…………………………………………252
一、科普的含义………………………………………………………………252
二、科普文的作用……………………………………………………………253
第二节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与不同境界…………………………254
一、科普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254
二、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257
三、科普文写作的初级境界与高级境界……………………………………258
第三节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语言特点…………………………262
一、科普文写作的五项基本要求……………………………………………262
二、科普文语言的功能性特点………………………………………………269
[本章结语]……………………………………………………………………274
[思考与训练]……………………………………………………………………274
[课后阅读]………………………………………………………………………276
第六章 评论文………………………………………………………………………278
[本章导引]……………………………………………………………………278
第一节社会短评………………………………………………………………278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278
二、获取社会评论对象的途径和方法………………………………………28l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284
第二节文艺短评………………………………………………………………287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287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288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过程和方法……………………………………………289
四、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296
第三节学术短评………………………………………………………………297
一、学术短评的特点………………………………………………………298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300
三、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304
[本章结语]……………………………………………………………………307
[思考与训练]…………………………………………………………………307
[课后阅读]……………………………………………………………………310
…………………………………………………………………………………311
[本章导引]………………………………………………………………1
第一节写作内涵辨析…………………………………………………………1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1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2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3
四、“写”与“思”的关系……………………………………………………4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5
第二节写作活动的特点………………………………………………………5
一、人文性………………………………………………………………………5
二、综合性………………………………………………………………………6
三、个体性………………………………………………………………………6
四、创造性………………………………………………………………………8
五、实践性………………………………………………………………………8
第三节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9
一、“电脑写作”辨析…………………………………………………………lO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11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16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16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19
[本章结语]………………………………………………………………………22
[思考与训练]……………………………………………………………………22
[课后阅读]………………………………………………………………29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30
[本章导引]………………………………………………………………………30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30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30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34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38
二、体验………………………………………………………………………l75
第三节想象、整合……………………………………………………………178
一、想象………………………………………………………………………178
二、整合………………………………………………………………………18l
[本章结语]………………………………………………………………………184
[思考与训练]……………………………………………………………………184
[课后阅读]………………………………………………………………………186
第三章 写作过程(下)……………………………………………………………188
[本章导引]……………………………………………………………………188
第一节立意、选材……………………………………………………………188
一、立意………………………………………………………………………188
二、选材………………………………………………………………………191
第二节构思、赋形……………………………………………………………194
一、构思………………………………………………………………………194
二、赋形………………………………………………………………………198
第三节表达、修改……………………………………………………………199
一、表达………………………………………………………………………199
二、修改………………………………………………………………………207
第四节反馈、吸收……………………………………………………………210
一、反馈………………………………………………………………………210
二、吸收………………………………………………………………………212
第五节“前写作”、“写作”、“后写作”………………………………213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213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215
[本章结语]……………………………………………………………………216
[思考与训练].………………………………………………………………216
[课后阅读]……………………………………………………………………219
第四章 散文………………………………………………………………………22l
[本章导引]…………………………………………………………………221
第一节散文的内涵和类型……………………………………22l
一、散文的内涵………………………………………………………………221
二、散文的类型………………………………………………………………222
第二节散文的特征……………………………………………………………226
一、对象的广泛性……………………………………………………………226
二、自我的写真性……………………………………………………………227
三、表达的自由性……………………………………………………………228
第三节散文的写作(上)…………………………………………………230
一、取材:别具慧眼……………………………………………………………230
二、立意:独抒性灵……………………………………………………………232
三、构思:神与物游……………………………………………………………234
第四节散文的写作(下)……………………………………………………236
一、赋形:宜宏大体……………………………………………………………236
二、用辞:以达为工……………………………………………………………240
三、选技:执术驭篇……………………………………………………………242
[本章结语]……………………………………………………………………244
[思考与训练]……………………………………………………………………245
[课后阅读]……………………………………………………250
第五章 科普文……………………………………………………………………252
[本章导引]…………………………………………………………………252
第一节科普文的含义和作用…………………………………………252
一、科普的含义………………………………………………………………252
二、科普文的作用……………………………………………………………253
第二节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与不同境界…………………………254
一、科普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254
二、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257
三、科普文写作的初级境界与高级境界……………………………………258
第三节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语言特点…………………………262
一、科普文写作的五项基本要求……………………………………………262
二、科普文语言的功能性特点………………………………………………269
[本章结语]……………………………………………………………………274
[思考与训练]……………………………………………………………………274
[课后阅读]………………………………………………………………………276
第六章 评论文………………………………………………………………………278
[本章导引]……………………………………………………………………278
第一节社会短评………………………………………………………………278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278
二、获取社会评论对象的途径和方法………………………………………28l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284
第二节文艺短评………………………………………………………………287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287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288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过程和方法……………………………………………289
四、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296
第三节学术短评………………………………………………………………297
一、学术短评的特点………………………………………………………298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300
三、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304
[本章结语]……………………………………………………………………307
[思考与训练]…………………………………………………………………307
[课后阅读]……………………………………………………………………310
…………………………………………………………………………………311
基础写作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