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自觉
                        
                        作者:  林建法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目录  南 帆  序言:理论的焦虑  阎连科  写作最难是糊涂  卷一 信仰与写作  韩少功  文学:梦游与苏醒  张 炜  精神的背景  阎连科  魂灵淌血的声响  李 锐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莫 言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张承志  十遍重写《金牧场》  王安忆  小说如是说  林斤澜  论短篇小说  苏 童  短篇小说,一些元素  格 非  中国小说与叙事传统  余 华  我写下了中国人的生活  ——答美国批评家william marx问  李 洱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  迟子建  心在千山外  阿 来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  林 白  时光从我这里夺走的,你又还给了我  铁 凝  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四个问题  范小青  别一种困惑与可能  蒋 韵  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东 西  寻找小说的兴奋点  艾 伟  对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反思  残 雪  美、距离及结构  ——卡尔维诺的《宇宙连环画》读书笔记  卷二 阐释与挑战  孙 郁  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  蔡 翔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有关韩少功《暗示》的阅读笔记  李庆西  卑微人生的破茧之旅  ——王安忆小说《富萍》阅读笔记  陈思和  我对《兄弟》的解读  ——从巴赫金的民间理论看《兄弟》民间叙事  李 静  未曾离家的怀乡人  ——一个文学爱好者对贾平凹的不规则看法  王 尧  道器之间的《太平风物》  王德威  革命时代的爱与死  ——论阎连科的小说  王光东  意义的生成  ——张炜小说中的“主题原型”阐释  张学昕  格非《人面桃花》的诗学  张学昕  苏童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发展  南 帆  笑声与阴影里的情节  吴义勤  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  ——毕飞宇论  张光芒  比写作立场更重要的是发现真实的能力  ——评尤凤伟长篇小说《衣钵》  姚晓雷  乡土呈现中的一种知识分子批判  赵慧平  说宗璞小说的“本色”创作  施战军  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  ——迟子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王鸿生 洪佳惠  信仰与写作  ——北村和史铁生比较  谢有顺  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  ——我读范小青的《女同志》  陈晓明  不说,写作和飞翔  ——论林白的写作经验及意味  胡传吉  世俗烟火与兵荒马乱的叙事伦理  ——论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  陈思和  读《第九个寡妇》  何 平  山已空,尘埃何曾落定?  ——阿来及其相关的问题  汪 政  轻逸诗人艾伟  郜元宝  回乡者·亲情·暧昧年代  ——魏微小说读后  洪治纲  生存的反诘与意义的探寻  ——戴来小说论  周景雷  到达现实的途径  ——关于刁斗小说的三对范畴  季红真  性情中人 云水之文  ——汪曾祺散文的文体与中国文章学的传统  孙绍振  当代智性散文的局限和南帆的突破  黄发有  不合时宜的美文  ——张承志散文论  吴思敬  中国新诗:世纪初的观察  刘志荣  食指与一代人的精神分裂  唐晓渡  谁是翟永明?  耿占春  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  崔卫平  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  李欧梵  读麦城的诗  ——麦城诗集《词悬浮》小序  柏 桦  江南诗人的隐逸与漫游  卷三 批评的秩序  南 帆  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  王晓明  “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陈平原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温儒敏  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丁 帆  中国小说文学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的失范  吴 俊  《人民文学》与“国家文学”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设计  王 尧  “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程光炜  怎样对“新时期文学”做历史定位?  ——重返80年代文学史之一  宋炳辉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  张清华  价值分裂与美学对峙  ——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  洪治纲  先锋文学:概念的缘起与文化的流变  罗振亚  1984—2004先锋诗歌整体观  王兆胜  “形不散———神不散———心散”  ——我的散文观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  郭春梅  生命的“挣扎”与“救赎”  ——钱理群学术研究述评  林分份  史学想象与诗学批评  ——王德威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张春田  在思想与文学之间  ——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李 春  从“前缘”到“边缘”  ——黄子平的批评踪迹  刘黎琼  出入文学史写作的内与外  ——浅论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著述  汤 莉  坚持个性、执著探索  ——赵园的学术发展脉络  丁晓原  陈平原:“非意识形态化”文学研究模式的构建  何言宏  陈思和教授的学术世界  练暑生  后革命时代的想象空间  孙绍振  见证中国当代文学话语变革  ——序陈晓明《解构与文学的现代性》  丁 帆  “五四”与“文革”两种革命镜像下的灵魂显影  ——王尧《纸上的知识分子》读札  吴 俊  学理逻辑之书,亦同情体悟之书  ——夏中义著《王国维:世纪苦魂》评论  卷四 对话的可能  王晓明 蔡 翔  美和诗意如何产生  ——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  王德威 许子东 陈平原  想象中国的方法  ——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  莫 言 阿摩司·奥兹  跨文化的对话  王安忆 张新颖  谈话录(五):同代人  黄发有 何言宏 邵燕君  没有大师的时代?  ——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一种反思  宗仁发 黄发有  站在作家与读者中间  ——宗仁发访谈录  林建法  汪老与景涛(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