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Intellectuals:A Study of Decline
作者: (美)理查·波斯纳(Richard A. Posner)著;韩文正译
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简介: Richard Posner這位美國高等法院的法官(曾審理喧騰一時的微軟案)在本書中討論一個發人深省、引人議論的話題:知識份子在現代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知識份子在現代社會角色的討論一直未斷,且隨著社會的劇烈變動而呈現不同的面貌。
在波斯納法官的眼中,二十世紀在專業化潮流的沖刷之下,大學與研究機構林立,形成一座座的知識堡壘,門禁森嚴於外,各學科之間壁壘分明於內。然而,近些年來媒體的蓬勃發展,對資訊評論的巨量需求,又促使部份學院人士(通常是學術生命已近尾聲的人士)踏出象牙塔,與受過若干高等教育、行業出身各異的媒體人、作家、政客,隱然形成了一個聚落,作者以「公共知識份子」稱呼。
這批人由於只要搖筆桿、耍嘴皮,投入的成本極低,一旦暴得虛名,便成為媒體寵兒。糟的是,社會上並沒有評判公共知識份子的客觀標準,以致這批人膽子越講越壯,場子越講越旺,哪怕談的遠離自己專業,照樣到處插花客串,信口開河不誤。可歎真理越辯越糊,偏見越加越深,見解水準節節下降,就算講錯被人抓包,為了捍衛荷包也要硬拗。只要媒體關係良好,節目照上,文章照寫。只要抓對市場脾胃,總會有人捧場。
作者自有法律學者的嚴謹,從定義這批「公共知識份子」,進而點名批判,從已去世的歐威爾到積極著書的喬姆斯基,無一倖免,也因為「公共知識份子」這個概念頗具威力,也惹人爭議,加上作者砲火猛烈,此書問世之後,在歐美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波斯納的分析或許失之偏頗,但是用語辛辣,套用在媒體過度發達、亂象叢生的台灣,彷彿一面照妖鏡,台灣的「公共知識份子」群像,竟是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