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1 项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相关结果
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作者: 王作安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简介: 序 考虑再三,仍斗胆将本书书名确定为《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尽管从事宗教工作十几年了,期间也比较注意积累和探究,但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不是拙著能够实现的。但作为一种探索,倒也不妨一试。 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密切相关,是整个社会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现实社会环境,孤立地考察宗教问题,或者离开我们党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孤立地考察宗教政策,就容易走入误区。本书试图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在对政策性文件以及这种政策付诸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的研究基础之上,比较全面地介绍我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力争达到真实、准确。当然,这需要读者来作出评判。 长期以来,我们经常使用“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这两个概念,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在本书中,权且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作这样的解释:“宗教问题”是指宗教的社会属性,即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社会对宗教的制约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宗教政策”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依据其对待宗教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制定并实施的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具体措施。 党对宗教的工作,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强调团结广大信教群众。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只能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不能是别的政策。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81年间,我国社会从战争到和平、从革命到建设、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等等,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动摇,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我们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不断总结新经验,做出新概括,使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在创新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质。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掌握这种变与不变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上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针和政策,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鲜明风格,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较为系统地介绍这方面情况的著述寥若晨星,这给许多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带来不便。这些年,无论是在国内出差,还是在境外访问,都要不断重复回答有关中国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的询问,由此萌生了撰写此书的想法。平日事务缠身,临时写作任务又多,居然断断续续搞了近三年。正值封笔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为了吸收新内容、新信息,又对全书作了较大调整,花去了若干个月时间。由于短期内难以真正消化,只好留待今后再作深入研究。 本书付梓之后,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本应有轻松的心境,但由于自知研究水平有限,反而感觉心里一下子像没了底,终日惶惶。这才真正体会到,不仅写书本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写完了书还要继续受煎熬。 作 者 2002年夏于北京后海醇亲王府 -------------------------------------------------------------------------------- 目录: 序 第一章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节 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三节 事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四节 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 第二章 我国各主要宗教历史简况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五节 基督教 第六节 其他宗教和信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述要 第一节 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第三节 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 第五节 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存在的根源 第一节 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 第二节 宗教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第三节 宗教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第一节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四节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和基点 第六章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一节 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第二节 积极稳妥地开展宗教立法工作 第三节 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第四节 正确处理宗教法规与宗教政策的关系 第七章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一节 “引导相适应”的提出和形成 第二节 “引导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三节 “引导相适应”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引导相适应”的主要途径 第五节 “引导相适应”不等于调和 第八章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第一节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背景下的传教士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的“三自”道路 第三节 中国天主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 第四节 在扩大开放中抵制境外宗教渗透 第九章 少数民族中的宗教问题 第一节 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民主改革 第三节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第四节 同达赖祸国祸藏祸教的行径做坚决斗争 第五节 坚决同“三股势力”做斗争 第十章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 第一节 全国性宗教团体的成立 第二节 加强宗教团体的管理和建设 第三节 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作用 第十一章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第一节 我国宗教活动场所概况 第二节 宗教活动场所必须依法登记 第三节 宗教活动场所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 第十二章 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一节 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 第二节 对宗教界人士采取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 第三节 大力培养年轻的爱国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三章 正确处理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一节 宗教方面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 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正确处理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十四章 正确开展国际宗教人权斗争 第一节 西方国家利用宗教人权对我施压 第二节 对待国际人权领域宗教问题的基本主张 第三节 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宣传 第十五章 防范和取缔邪教 第一节 邪教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邪教不是宗教 第三节 我国宗教界的反邪行动 第四节 防范邪教任重道远 第十六章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第一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 第二节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第三节 要注意防止宗教对党员思想的影响 第四节 加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建设 第十七章 全球化进程对我国宗教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今国际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宗教和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国外宗教法规汇编
作者: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编
简介: 本书主要对世界各国及台港澳宗教立法进行了介绍,同时汇编了世界主要国家宪法中有关宗教的条款和有关宗教问题的新法规。
党政干部民族宗教知识读本
作者: 翁振进,汪锡奎主编
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掌握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了解世界民族与宗教的现状,普及民族宗教基本知识,很有帮助。各级党校要把《读本》作为培训各级党政干部的基本教材。通过学习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民族和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能力,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婉约词:图文本
作者: 秋枫编注
简介:本书为婉约词选集。包括:《天仙子》、《好时光》、《江城子》《长相思》、《潇湘曲》、《梦江南》、《更漏子》《菩萨蛮》等二百多篇。 婉约词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可误用源远流长,它不仅指一种写作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产是词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绮罗香泽便成为词作的一大主题,宫廷词、闺怨词等近似小女人情调的作品开始步入文学的殿堂,婉约词的风格也由奠定。宋代鼎盛时期,“婉约”由词的主题又发展为一种比兴寄托手法,充分的发挥了婉约词作的抒情特性。哀声歌乐词,乐声歌怨词,用婉约的词调可以写出豪放的感情,用豪放的词调也可以写出婉约的感情,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辛弃疾的作品中也会有婉约词。 历史上,婉约词的作者众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不仅描写闺阁艳情,而且也歌颂山河之美,或者抒发羁旅之思,讴歌太平盛世,反映离乱愁苦,但无论咏物、怀人,或宛转明丽,或凄怆幽深,都是那么精彩美妙,引得无数后人为之折腰。
三十六计:图文本
作者: 赵机,其宗编选
简介: 本书是一本用形象、简练的语言分类阐述战争谋略的兵书,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以借鉴。 本书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了阴阳变理,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已、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极强的辩证哲理。全书36条计,引用《易经》共27处,涉及64卦中22个卦,这正是薄薄一本《三十六计》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人无究兵谋智慧而绵延深长的原因。 本书能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重在理论阐述,而是将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 制胜的计谋,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兵书中的普及读本。
佛教与心理治疗
作者: 黄国胜著
简介:本书讲述佛教原理及心理学基础,介绍了怎样消除心理障碍及进行心理治疗,着重介绍了与佛教相关的三大疗法,即作业疗法、静心疗法、领悟疗法。
回族的习俗
作者: 杨淑玲,李文治著
简介: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大家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遍布祖国各地,与各兄弟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互助。作为党教育多年的知识分子,为了弘扬回族的文化,靠着多年的搜集与积累,并在祖辈的熏陶下,自然形成了有关回族习俗方面的知识。 本书共分二十个部分,其内容包括:回族的缘起与分布、 回族共同的心理状态、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回族的用水习惯、回族的饮食习俗、回族的服饰、回族的居住与民居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中国佛教养生秘诀
作者: 马道宗编著
简介:《中国佛教养生秘诀》佛教将养生概括为“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本书将为您揭开获得五福的秘诀,并通过对佛教养生之道的描述,告诉我们怎样享受生命的快乐、身心的安逸、心灵的坦然、情绪的安祥…… 佛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养生而言,佛教将养生之道概括成“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本书结合五福理论,全面而且细致的阐述了佛教养生之道。本书结合“五福“理论,全面而且细致阐述了佛教养生之道。在叙述的过程中,笔者尽量略去许过多的理论阐述,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和佛教经典中之实便加以描述,力图使唤读者获得生动而又清晰的感受。另外佛教还有一套独特的修炼方式,即禅定修持。本书对禅定的源流,禅定与医学、气功、哲学等的关系以及具体的修持方法一一作了介绍。
After God:The Future of Religion
作者: (英)唐·库比特(Don Cupitt)著;王志成,思竹译
简介:本书是一部有关宗教和文化的书,以展现西方在新千年伊始争论的状况。本书深刻地分析了上帝观念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并且指出在未来我们只能以非实在论的方式去理解和生活。 本书阐明的宗教理论强调宗教在最初建立家权威时的作用。在中国的背景下,人们必定熟悉这一主题,并且西方评论家对此也有评论。 本书概述的是关于宗教意义之历史和未来的一种理论。在中国的背景下,人们必定熟悉这一主题,并且西方评论家对此也有评论。
道教手印研究:图文本
作者: 任宗权著
简介:《语法讲义》的底本是作者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从1961年初次在北大油印这份讲义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这次修订出版,补写了第十一、第十四、第十六、第十八章。其余部分也作了补充和修改。 《语法讲义》中某些论点以及提到的一些语言事实,曾经跟王还、陆俭明等同志讨论过,得益很多。此外,当年在班上听课的同学们提出的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对作者的启发是很大的。
佛教善恶观
作者: 夏金华,赵玉娟著
简介: 内部发行:夏金华(1958~),浙江建德人,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合著有《黑黑白白》、《佛学与易学》等。:赵玉娟(女),中国对外汉语学会会员、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合著有《黑黑白白》、《论杜甫的诗与佛教之关系》等。:社会上真的存在普通公众认可的、客观的善恶标准吗?对于为善、为恶的果报,究竟是限于今生还是有后世,乃至于多世?本书探讨了佛教对此的回答。
佛教生态观
作者: 刘元春著
简介:《共生共荣:佛教生态观》从生态之忧患、生命之本来、生存之空间、人间之友爱、环境之保护、心灵之净化、生态之转变介绍了佛教生态观。
伊斯兰伦理研究
作者: 杨捷生著
简介: 中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宗教信仰的单一方面。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思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杨捷生博士的《伊斯兰伦理研究》一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它是中国研究伊斯兰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在编写的过程中,杨捷生博士阅读了大量中外文资料,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也丰富了著作的内容,并根据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各少数民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情况,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大胆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富于新意和创造性。 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是一个大课题,了解伊斯兰,了解中国穆斯林,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国广大穆斯林同胞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而促进包括伊斯兰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发挥和繁荣,这也是中国各个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
作者: 措如·次朗著;王世镇译注
简介:藏传佛教,亦即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其主要派别有宁玛派(红教)、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 本书分四章论述了噶举派的开宗、“四大八小”的源流、噶举派的宗规、香巴噶举的源流等内容。
佛教智慧观
作者: 觉真著
简介:我们的时工可以被称之为享乐的时代。物质的需要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匣,一发不可收拾。无尽的物质需要不但异化了人,使人陷入利已主义、感官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陷阱,扭曲了人的社会本性,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污染和恶化,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讲,道德的失衡是有目共睹的。其客观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主体角度来看,根本原由则在于政治信仰对道德信仰的取代以及市场经济发育中社会经济信用沦丧所引发的主体信任危机。就此而言,道德必须重建。但我们的重建论与流行的重建论将道德失衡归罪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观点不同。
简介: 本书试图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在对政策性文件以及这种政策付诸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的研究基础之上,比较全面地介绍我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圣训珠玑
作者: (埃及)穆·福·阿卜杜勒·巴基编;马贤译
简介: 本书是先知穆罕默德在不同时间、地点,针对不同具体问题而发表的言论或所做的行为示范,后经门弟子、再传门弟子甚至三传门弟子口授,多人采集辑录而成。巴基- 穆·福·阿卜杜勒·1882~1968,现代埃及伊斯兰学者、古兰经和圣训分类索引编纂家。编有《圣训珠玑》等。
普陀山观音文化胜迹游访
作者: 朱封鳌编著
简介:本书汇集了历代观音文献和口碑传说的精华,史料翔实、言之有据,回顾了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历史,展示了普陀山观音文化的现状,介绍了普陀山与观音有关的文化名胜。
基督教文化学刊.第7辑·2002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编
简介:《基督教文化学刊(第7辑·2002)》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征稿启事暨名审稿制度说明、罄集明宫:西方学者论基督教特稿、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读解、化通玄理:基督教与社会、伦理总是研究、和而不同:宗教与科学专栏、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书殿翻经:书评及新书介绍等。
禅的智慧
作者: 白云老禅师著
简介:本书收录了“佛慧慈光”、“发挥智慧”、“智慧眼”、“及时觉醒”、“自有主张”、“修学精神”、“在在分明”等文章
山海经:图文本
作者: [汉]刘向,[汉]刘歆校刊;赵机,其宗编选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南传佛教史
作者: 净海著
道教与人生
作者: 叶至明主编
中国天主教修院教育委员会组编
作者: 傅和德著
佛学概论
作者: 姚卫群著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
作者: 孔令宏著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佛教礼仪观
作者: 觉醒著
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
作者: 田真著
佛教大德谈佛法
作者: 李刚主编
从哲学到宗教学:吕大吉学术论文选集
作者: 吕大吉著
欧美政教关系研究
作者: 张训谋著
金刚经要义
作者: 陈燕珠编述
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
作者: 吴伯娅著
小窗幽记:图文本
作者: (明)陈眉公著;赵机,其宗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