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2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茨威格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2月
简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2篇。从太平洋的发现、拜占庭王朝的陷落到《马赛曲》的诞生;从拿破仑的滑铁卢、横跨欧美洋底的电缆到南极探险,涵盖了人类近现代史上关于地理大发现、战争、音乐、财富、荣誉、科研、自由、探索等各领域的转折性事件,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而这12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2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作为历史特写,茨威格在忠实历史和真实的基础上,深受人道主义的滋润,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将这些历史瞬间演绎得绚烂多彩。
【目录】
目录
序言
作者序
不朽的逃亡者
拜占庭的陷落
亨德尔的复活
一夜天才
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
玛里恩浴场哀歌
黄金国的发现
壮丽的瞬间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逃向上帝
南极争夺战
封闭的列车
【免费在线读】
不朽的逃亡者
太平洋的发现
一五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装备好一艘船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出生于意大利的著名探险家,一四九二年他试图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最短海路,一直向西航行,发现了后来被称为“新世界”的美洲。发现美洲后第一次归来,凯旋的队列穿过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人群拥挤的街道时,展
示了数不胜数的稀世奇珍:一种迄今不为人知的红种人,从未见过的珍禽异兽,色彩斑斓大
声叫喊的鹦鹉,体态笨拙的貘;接着是不久便在欧洲安家落
户的奇异植物和果实,印度谷种、烟草和椰子。所有这一切都使欢呼的人群深感好奇,不胜
惊讶。但最使国王、王后和他们的谋臣激动的,却是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装着金子的几
口小木箱、几只小篮子。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金子并不多,不过
是他从当地土著人那里换来或抢来的若干装饰品、几小块金条、几把与其说是金子不如说是
金粉的金粒——全部虏获物充其量也就只够铸几百枚杜卡登
金币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在欧洲通用的金币名称。。可是
,天才的幻想家哥伦布总
是狂热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他狂热地把开辟通往印度海路的光荣归于自己,一本正
经地夸耀说,这只是小小的初次尝试。他说他得到可靠的消息,在这新
群岛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脉;那里,在多处旷野,一层薄薄的土地表层底下很浅很浅的地方
,就有这种贵重的金属。用一把普通铁锹就能轻而易举地挖出黄金。再往南走,有几个王国
,国王们用金杯饮酒,那里的黄金还不如西班牙的铅值钱。关于新俄斐俄斐
,《圣
经列王记》中盛产黄金和宝石之地,西方作家以此喻黄金国。的描
述使贪求黄金
永无餍足的国王听得入迷,当时人们还不太了解哥伦布此人好吹牛皮,对他的种种许诺深信
不疑。于是立即为第二次远航装备起一支庞大的舰队。不必派专人去招募海员。发现了那俄
斐,那里只用两只手就能刨出金子,这消息使整个西班牙如醉如狂:数百人、数千人潮水般
涌来,都要去那黄金国度。
可是,贪欲从城镇和乡村冲刷出来的是怎样的一股浊流啊!前来报名的不只是想使他们的族
徽整个儿地镀上黄金的名门贵胄,不只是胆大鲁莽的冒险家,而是西班牙所有垃圾和渣滓统
统涌向巴罗斯和加的斯来了。试图在黄金国一显身手发大财的烙
了金印的窃贼,拦路抢劫的强盗、瘪三,想甩掉债主的负债者,想摆脱好吵架的妻子的丈夫
,所有这些穷困潦倒不得志的人们,有前科的、被法警追捕的在逃犯,都来报名参加舰队。
这些落魄之徒,乌合之众,全都横下一条心,为了立即致富,什么暴
力手段都敢用,什么罪恶勾当都敢干。哥伦布说的在那些国度只要把铁锹插进土里,面前就
会出现闪光的金块,移民中的富有者都要带上仆人和骡子才能大批运送这种贵金属等等虚夸
之辞,更使他们一个个想入非非。那些没有被吸收到探险队里的人就
铤而走险,另辟蹊径;胆大妄为的冒险家不去多费力气求得国王准许,便自己装备起船只,
只求迅速前往,攫取黄金、黄金、黄金;西班牙不安定分子和最危险的社会渣滓一下子都放
出来了。
作者: (法)罗曼·罗兰著,陈筱卿 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2月
简介:1.在人物传记中,罗曼·罗兰的传记尤为为独特、影响力也尤为深远。2.三位英雄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困惑,绝望、彷徨时,以其精神力越过不可能的关卡,展现了高尚的品质与伟大的人格。这种精神力量,值得每个人领悟、修炼,它是对抗挫折和开拓人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3.法文原版翻译,全译无删节。 购买此书的读者还喜欢:人类群星闪耀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居里夫人自传安妮日记小王子爱的教育童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青鸟
作者: 玛丽·居里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2月
简介: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是她高尚人格和坚韧精神的真实写照。记录了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书稿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再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中体现出来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
【目录】
目录
译序
居里夫人自传
皮埃尔·居里传
【免费在线读】
我的美国朋友们要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一开始,我觉得这一建议对我来说实在是难
以接受,但我最后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凑凑合合地写了这个简略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
在这本简略的传记里写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无法详述我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时过境
迁,许多当时的感受已经记忆模糊,时间愈久,就愈加模糊不清,竟致有时还以为有些事情
与己无关。还有许多事情似乎应该是与我有关的,但一提笔想写下来时,却又好像是别
人所经历的事情。无疑,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着和支
配着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在往前走。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
。有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当初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当事人的性格等各
个方面的特点。
我祖籍波兰。我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父母双亲都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地主家庭。
在
我的祖国波兰,像家父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为数颇多。他们在社会上
形成了一个阶层,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源
自这一阶层。
我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还干一些农活。我的父亲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
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他娶
了
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年轻女子为妻。她很年轻,但已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
了。在当时,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看作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事业。
我的父母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
全
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至今仍对我的父母亲爱戴而感激,永远地怀念着自己的
恩
师。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总会遇见一些父母亲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总要向我倾
诉他们对我父母亲的温馨怀念。
我的父母亲尽管居住在城市,在学校任教,但他们与身在农村的亲戚们都保持着来往。每到
放假,我就会跑到农村亲戚家里去小住,这使得我对波兰的农村情况颇为了解,而且也使我
喜欢上了农村。在农村,我不由得会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之所以终生喜爱田野乡村
,喜爱大自然,想必与这段值得怀念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我于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七日在华沙出生,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因为我大姐在十四
岁时不幸病逝,所以我只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大女儿的不幸病逝,我母亲悲痛欲绝,从而因伤痛而患了不治之症,年仅四十二岁便撒
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才九岁,我哥哥也只有十三岁。全家人沉浸在难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
大姐的突然西去,是我一生中遭遇的第一次最悲惨、最痛苦的事情。这之后,我常常会无缘
无故地突然陷于忧伤悲戚、沮丧消沉之中,想必与这一悲惨之事不无关系。
我母亲为人高尚,温柔敦厚,心慈面善,而且她知识渊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她尽管宽
容大度,温情善良,但在家中却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非常地虔诚笃信(我父母亲都
是天主教徒),但她能包容一切,对宗教上的不同看法,她从来都是求同存异的,不把自己
的观点强加于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因为是小女儿的
缘故而备受呵护、关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母亲之外,一种崇拜之情把我和母亲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
母亲的不幸去世使父亲悲痛欲绝,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投入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上来,致使自己没有多少的空闲时间。母亲过世多年后,我
们仍感到若有所失,百无聊赖,仿佛家中少了一个主心骨。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我六岁时就上学了,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
每
当有人前来听课或参观时,老师总是把我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生性
腼腆,一叫我上台我就吓得不行,恨不得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我
们的学习十分关心,并懂得如何指导我们,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开始时我们上的是私
立学校,后来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去了。
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而这种统治最残酷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学校和学生的严格
控制和迫害,波兰人办的私立学校都受到警方的监视,并且一律用俄语教学。学生们很小就
开始学俄语,以致母语波兰语反倒说不利索了。幸而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波兰人,他们不愿
受此迫害,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多学一些波兰语。这些私立学校都不准授予正式文凭,只有
公立学校才有权利授予。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是由俄国人领导的,他们一味地压制波兰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所有的课
程
都是由俄国人用俄语讲授。这些俄国教师仇视波兰民族,所以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敌人似的
。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师都不会到这种学校去教书的,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这种敌视的态
度
。孩子们在这种校园环境中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颇让人怀疑。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环境对
孩子们的道德品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孩子们处于这种监视之下,不小心说了一句波兰话
,或者用词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仅自己倒霉,而且还会殃及家人。处于这种
严酷的环境之中,孩子们天真欢愉的本性丧失殆尽,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可怕的氛围也
激发了波兰青少年的极大的爱国热情。
作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2月
简介:
《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本书收录了《青鸟》的小说与戏剧两个不同的译本。
《青鸟》讲述了两个伐木工人的孩子,代表人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的故事。作者把光、时间、黑暗,欢乐、忧伤,战争、疾病,新生、死亡等等都拟人化的赋予了生命与个性,象征性地再现了人类为了寻找幸福所经历过的全部苦难。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对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但是作品所得出的结论却是出乎意料的:其实幸福并不那么难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目录】
目录
译序
童话版
第一章樵夫的小屋
第二章仙女的宫殿
第三章怀念之地
第四章夜宫
第五章未来国度
第六章光明神殿
第七章墓园
第八章森林
第九章告别
第十章梦醒
戏剧版(六幕剧)
主要人物
人物服装设计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第六幕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樵夫的小屋
从前,有一个樵夫和他的妻子住在一座古老的大森林边上的一间小屋里。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两个孩子偶然地经历了一次最最奇妙的探险。
在我把故事完完本本地告诉你们之前,我必须先向你们描绘一下这两个孩子,让你们对他们的性格有些了解。因为,假如他们不是如此可爱,如此勇敢,如此大胆,你们将要听到的这个奇异的故事压根儿就不会发生。
我们的小主人公名字叫蒂蒂尔,他十岁;他有个妹妹叫米蒂尔,才六岁。
蒂蒂尔是一个高个的漂亮男孩,长得结结实实。因为他老是喜欢嬉耍打闹,一头乌黑的卷发经常乱糟糟的缠在一起。他非常讨人喜欢,爱笑,有一张开朗的脸庞,目光清澈明亮,而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少年人那种大胆无畏的精神,那正反映出他心灵的高贵品质。
他的妹妹和他很不一样,长得非常甜美漂亮,穿一件长长的连衣裙,母亲把那上边的补丁都缝得整整齐齐的。她的头发和哥哥的一样乌黑光亮,而那羞涩的大眼睛蓝得就像田野里的勿忘我花。什么都能惊吓到她,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她哭个不停;不过,她那小小孩的灵魂里,已经具有了最女性化的品质:充满爱心和温柔,一往情深地追随哥哥,不离不弃,只要有他陪伴,她可以毫不犹豫地迈向漫长而艰险的旅程。
我要讲述的,就是这一对男女小主人公如何在一个夜晚出发,走进世界,去寻求幸福的故事。
蒂尔爸爸的小屋,是这个乡下地方最贫穷破烂的一间;由于它正好坐落在一座住着有钱孩子的美轮美奂的大宅邸对面,看上去就更显得寒酸了。每当夜里,对面大宅邸的餐厅和客厅华灯通明,你可以透过小屋的窗口,看到那里面的一举一动。而在白天,你可以看到有钱的孩子们在露台、花园和温室里嬉耍。经常有客人从城里来参观,这些温室里种满了最稀奇名贵的花卉。
一天晚上──这可不是个普普通通的晚上,因为这天正好是圣诞平安夜──蒂尔妈妈把一对小宝贝送上床,比平时更慈爱地亲吻他们。她心情有点忧郁,因为外面刮着暴风雪,蒂尔爸爸没法到林子里去干活,所以她没钱买圣诞礼物塞进蒂蒂尔和米蒂尔的袜子里。孩子们很快睡着了,万籁俱寂,静悄悄的夜里只听到猫和狗在打呼噜,还有那台古老的时钟在嘀嗒嘀嗒。突然,一道明亮如白昼的光芒穿过百叶窗钻进来,桌上的台灯自己亮了,两个孩子醒来,打着呵欠,用手揉着眼睛,在床上伸展双臂。蒂蒂尔用惊奇的声音叫道:
“米蒂尔?”
“嗯,蒂蒂尔?”她回应道。
“你睡着啦?”
“你呢?”
“当然没有,”蒂蒂尔说,“我在跟你说话,怎么可能是睡着了呢?”
“哎,现在是圣诞节了吗?”他妹妹问。
“还没,明天才是圣诞节。不过圣诞老人今年什么礼物都不会带来给我们了。”
“为什么?”
“我听妈妈说,她没能去镇上告诉他。不过他明年会来。”
“明年要等很久很久吗?”
“很久很久,”男孩说。“不过他今晚会到有钱孩子那里去。”
“真的吗?”
“哇!”蒂蒂尔突然叫道,“妈妈忘了把台灯拿走!……我有个好主意了!”
“什么主意?”
“我们快起床。”
“不可以的。”米蒂尔说,她一向是很听话的。
“怕什么,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你看到那百叶窗了吗?”
“哇,好明亮哎!”
“那是开晚会的灯光。”蒂蒂尔说。
“开什么晚会?”
“对面那些有钱孩子的晚会。那就是圣诞树。我们来把百叶窗打开……”
“能行吗?”米蒂尔胆怯地问。
“当然行,又没有谁拦着我们……你听见那音乐声吗?……快起床。”
两个孩子跳下床,跑到窗边,爬上窗前的凳子,推开百叶窗。耀眼的亮光涌进房间,两个孩子热切地向外张望。
“我们什么都看到了!”蒂蒂尔说。
“我看不到。”可怜的小米蒂尔说,她被挤得几乎在凳子上立不住脚。
“下雪喽!”蒂蒂尔说,“路上有两辆马车,每辆车有六匹马拽着!”
“有十二个小男孩走出来了!”米蒂尔说,她努力往窗外窥望。
“别犯傻!……她们是女孩耶……”
“他们穿着灯笼裤……”
“别吵!……静静瞧着!……”
“那些金闪闪的东西是什么,挂在树枝上的?”
“那还用问?是玩具呀,肯定的!”蒂蒂尔说,“剑啦,枪啦,士兵啦,大炮啦……”
“那些呢,摆满桌上的?”
“蛋糕、水果和奶油馅饼。”
“噢,那些小孩多漂亮啊!”米蒂尔拍着手叫道。
“他们笑啊笑的多快乐啊!”蒂蒂尔兴高采烈地回应她说。
“那些年幼的小孩在跳舞呢!……”
“是呀是呀,我们也跳舞吧!”蒂蒂尔叫喊说。
于是两个小孩开始开心地在凳子上跺起脚来。
“啊,真开心呀!”米蒂尔说。
“他们在分蛋糕了!”蒂蒂尔嚷道,“他们拿到手了!……他们吃蛋糕了,他们吃蛋糕了,他们吃蛋糕了!……太棒了,太棒了!……”
米蒂尔开始在脑海中数着幻想中的蛋糕。
“我有十二块蛋糕!……”
“我有四个十二块蛋糕!”蒂蒂尔骄傲地宣布。“不过我可以分一些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