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 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结果
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作者: 杨国荣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辩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本书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作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 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更多>>
杜维明先生访谈录
作者: 杜维明,卢风著
简介: 《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卢风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讲座教授杜维明先生的访谈录,主要讨论现代性的价值导向。现代社会以目益复杂的制度和日益发达的媒体激励,劝诱人们以努力赚钱、及时消费的方式追求人生意义,其价值导向是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而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实质是物质主义。《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着力分析如此粗俗的价值观何以能成为强有力地影响制度的主流价值观。整个访谈探讨了现代性的价值导向、进步主义与文明的可比性、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主客二分以及事实与价值的二分、体知与闻道、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等问题。杜维明先生关于消解排斥性二分、回归“根源性智慧”、儒家与基督教比较、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Guide to Marxist philosophy classics
作者: 聂耀东主编
简介: 本书介绍了那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其中 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包括他们在不同历史时 期和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继承者的著作。对这些著作的介绍是从三个方面进行 的:历史条件、主要观点和简要评述。在观点介绍时,力求忠于作者原意。 考虑到一些著作的评价存在争议,在简要评述时对不同评价观点做了说明, 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时参考。
王阳明与道家道教
作者: 朱晓鹏著
简介:《王阳明与道家道教》通过史料的爬梳与实事求是的思想研究,揭示出阳明学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与道家道教的思想联系,通过研究二者的关系,深入探讨和揭示阳明学作为思想史上的“这一个”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和意蕴,并重新评价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与道家道教》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一是将阳明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放在儒佛道三教合流,尤其是儒道互补以及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等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予以全面系统的考察。二是以考察辨析一些核心概念、主要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的运用特点为基础,揭示其与道家道教思想的异同和王学对道家道教的思想、方法的吸纳改造的作用和意义。三是总结有关的研宄,澄清一些误解和模糊之处,借此具体地说明阳明学的思想及方法论特质,以及作为一种新的思想范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理想国》讲演录
作者: 余纪元著
简介: 《〈理想国〉讲演录》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部哲学对话,是西方哲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经典之一。这本讲演录根据作者2008年5月至6月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授《〈理想国〉讲演录》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它用尽可能浅近的语言阐明《〈理想国〉讲演录》的专门概念,探讨其问题背景,分析其论证内容,并介绍西方学界关于该经典的最新争议与解释。在第八讲中它也呈现了作者自己的释读。希望《〈理想国〉讲演录》讲演录能引起阅读或再阅读《〈理想国〉讲演录》的兴趣,并能帮助深化对这部伟大经典的理解。
Kant and Chinese philosophy wisdom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译
简介: 《康德与中国哲学智慧》讲述了: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为成中英先 生主编的英文《中国哲学季刊》的中文版。《中国哲学季刊》创刊三十多 年来,作为西方汉学家研究、交流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平台,有着非同 凡响的意义。成中英先生着意将该刊引介到中国,同时也是将一些新的立 场、视角、方法、进路等介绍给中国学者。本辑围绕“康德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哲学的教与学”三个主题,组织了三十多篇 文章,每篇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学人了解西方人的思路 与观点,启发中国学人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文化的新领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