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后,中共中央指示要对青少年进行近现代史的教育,各级政协征集的以表现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的文史资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素材,《纵横》杂志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文史资料属于回忆类史料的范畴,具有较高的思想品位、“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和具体、翔实、生动的文字风格,能够让读者在严肃的愉快的阅读享受中增加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纵横》创刊19年来,我们一直秉承这样的办刊理念,也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追求为我们赢得了庞大的稳定的读者群。大约在1996年前后,《纵横》开始将表现的内容从20世纪上半叶转移到20世纪下半叶,人民共和国在探索中前进的历史逐渐上升为杂志的主要内容,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是《纵横》的“三亲”特色所决定的,更是适应了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三亲”史料表现20世纪的中国历史仍然是《纵横》的内容所在。
民国社会群像 本书目录
驰名京华的老字号
漫话解放前的北京饭馆
北京典当业踏迹
乐松生和北京同仁堂
旧北京的保镖业
北京早期电影业和一个电影放映世家
旧中国的保险业
旧上海出版界之怪状
重庆的轿行
漫话洛阳古玩行
漫话广州茶楼业
英美烟公司盛衰上海滩
老北京旧历年习俗
隆福寺庙会
漫话天桥
中国第一宗商标官司
“上海小姐”竞选真相
目录
目录
新中国派赴联合国的第一个代表团
周恩来与四任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的关键一票
我向联合国递交《中英联合声明》
从亚非学生会议看世界风云
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前前后后
周恩来与尼克松、基辛格:瞩目世界的握手
“乒乓外交”的台前幕后
张彤和“巴基斯坦渠道”
我参与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首次合作
邓小平访美礼宾工作亲历记
人类需要远见——基辛格博士接受《纵横》杂志记者专访
中苏协商与抗美援朝决策的最终形成
米高扬的三次中国之行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及援华方案的签约
“台湾海峡事件”与葛罗米柯访华
李先念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日夜夜
田中访华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艰难问世
毛泽东与我的交往
追忆驻朝使馆开馆暨朝鲜停战谈判
周恩来与“文革”中的对外经济工作
周恩来出访非洲
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背景
收回北京外国兵营始末
共和国第一批将军大使
王国权所进行的出色外交活动
围绕1962年雅加达亚运会的斗争
拉·甘地总理改善中印关系的历史贡献
“文革”年代的中蒙关系
由热趋冷的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
中马执政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我所经历的“文艺外交”
?
!
新中国派赴联合国的第一个代表团
周恩来与四任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的关键一票
我向联合国递交《中英联合声明》
从亚非学生会议看世界风云
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前前后后
周恩来与尼克松、基辛格:瞩目世界的握手
“乒乓外交”的台前幕后
张彤和“巴基斯坦渠道”
我参与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首次合作
邓小平访美礼宾工作亲历记
人类需要远见——基辛格博士接受《纵横》杂志记者专访
中苏协商与抗美援朝决策的最终形成
米高扬的三次中国之行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及援华方案的签约
“台湾海峡事件”与葛罗米柯访华
李先念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日夜夜
田中访华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艰难问世
毛泽东与我的交往
追忆驻朝使馆开馆暨朝鲜停战谈判
周恩来与“文革”中的对外经济工作
周恩来出访非洲
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背景
收回北京外国兵营始末
共和国第一批将军大使
王国权所进行的出色外交活动
围绕1962年雅加达亚运会的斗争
拉·甘地总理改善中印关系的历史贡献
“文革”年代的中蒙关系
由热趋冷的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
中马执政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我所经历的“文艺外交”
?
!
《纵横》精品丛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